常年期第22周第1天(操练指引)
默想经文:哀1:1-3, 8
先前满有人民的城,现在何竟独坐!先前在列国中为大的,现在竟如寡妇;先前在诸省中为王后的,现在成为进贡的。
她夜间痛哭,泪流满腮;在一切所亲爱的中间没有一个安慰她的。她的朋友都以诡诈待她,成为她的仇敌。
犹大因遭遇苦难,又因多服劳苦就迁到外邦。她住在列国中,寻不著安息;追逼她的都在狭窄之地将她追上。
耶路撒冷大大犯罪,所以成为不洁之物;素来尊敬她的,见她赤露就都藐视她;她自己也叹息退后。
(耶利米哀歌1章1-3节,8节)
今天集中默想的是:犹大因遭遇苦难,又因多服劳苦就迁到外邦。(哀1:3a)
耶利米先知被称作是“流泪的先知”,这是犹大国灭亡之后,他写的哀歌。我在想他跟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面对亡国的反应有何不同。
就我有限的了解,感觉中国古代的亡国诗中,有三种情感在里面:一是悲壮,二是仇恨,三是伤愁。悲壮如荆轲的“风萧萧兮,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,不复还”;岳飞的“怒发冲冠,凭栏处、潇潇雨歇”。仇恨如杜牧的: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;许庭的“如将亡国恨,说与路人知”。忧伤愁肠如的宋徽宗的“人前不敢分明说,不忍抬头,羞见旧时月”;后唐主李煜的“小楼昨夜又东风,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……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。
耶利米的哀歌也有三个要素:1. 纯粹地陈述现实的苦难遭遇;2. 流下眼泪;3. 对质至高的神,而不是敌人。
希伯来的哀歌中的现实陈述,没有美化、浪漫、文艺的成分,只有对真实现实的揭露,这里面是承认现实的勇气。同时有深沉的悲伤,因为过去的辉煌荣耀已经离开了;但里面没有壮烈的情怀,因为没有壮士,只有罪人。
哀歌中最多的身体表现是哭泣、眼泪,在希伯来人眼中,流泪不是软弱的表现,反而是人正常的情感流露。眼泪是上帝的赏赐。
哀歌中没有对敌人的仇恨(不是他们没有恨,但不在哀歌中表达,而在咒诅诗中表达),而有对上帝的发问:为什么,为什么?还有多久,还有多久?
面对亡国,中国古代文人和希伯来先知的反应有很大的不同,为什么呢?他们本质的不同在于,希伯来先知的生命中有一个倾诉的对象,那就是爱和怜悯的神。
面对失去挚爱的痛苦,我也可以向神表达哀恸,耶稣说:哀恸的人有福了!因为他们必得安慰。(马太福音 5:4 和合本)
经典祷文
勇猛的神,我想要逃离痛苦,隐藏悲伤,疗愈我的苦楚。当我生命的根基动摇,当我所信赖的东西被抽离,求你帮助我紧紧连接于耶稣基督,祂是我的根基;求你使我倚靠、并安息于被钉十字架的基督的完全顺服。阿们。
旧约/耶利米哀歌